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队伍的骨干。今年以来,全国人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等决策部署,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在走向技能中国、技能强国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年轻工匠创世赛历史最好成绩
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2019年8月22日至27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队在56个项目比赛中取得16金、14银、5铜和17个优胜奖,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9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重要指示。
人社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印发《关于在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部署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此同时,举行8次世赛先进报告会和6次“技能中国行”技能交流展示活动,使世赛精神宣传深入人心。
以世赛为起点,人社部积极筹备定于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各地技能大赛也风生水起,2019年全年共组织开展国家级技能大赛60项,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带动上千万名企业职工和院校师生参与。
技能提升稳就业惠民生帮企业促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人社部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由人社部部长张纪南任组长,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游钧任副组长。同时,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出台资金使用管理政策,明确分地区培训计划、部门重点任务分工,会同应急管理等部门实施专项培训计划。为强化工作督导,人社部建立日调度、周汇总、月报告工作机制,并派出两批督导调研组,赴27个省份进行实地调研督导推动工作。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9月29日,人社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推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11月24日,人社部在天津举行全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稳就业惠民生帮企业促发展”为主题的服务周,覆盖全国所有市(地)、县,集中开展政策咨询、提供培训服务、向企业和培训机构拨付资金等活动。
各地加快研究、制定并实施本地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截至12月中旬,全国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92万人次,已超额完成全年1500万人次的培训目标。全国已有23个省份超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技能“国奖”呼唤匠心回归
社会全面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活跃在各行各业一线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近年来,随着世界技能大赛深入人心,工匠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力度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2019年1月,全国高技能人才座谈会强调,要有效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切实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宣传报道,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风尚。
2019年,人社部召开第14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大会,表彰奖励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300名全国技术能手,并组织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暑期和冬季休假活动,举办汽车、数控和焊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交流活动。
立足招生缓解技能人才短缺
“企业抢着要人,学生供不应求。”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罗德超表示,近年来,学校机电一体化、模具、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等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就被企业“预订一空”,不少学生进入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
招生情况是国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直观反映。在适龄生源减少的背景下,全国技工院校在校生保持在300万人以上,年招生保持在120万人以上。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技工院校招生137.5万人,比2018年全年增长7%。
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促进就业创业,人社部会同教育部出台《关于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推进技工院校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印发多项招生、学生资助等文件,统筹做好技工院校相关工作。今年,人社部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大赛、7·15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2019年共培训507人,师资能力培训近2000人。
与此同时,各地人社部门立足就业创业、职业培训、技能评价、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绩效工资、考核表彰、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职能职责,大力促进技工教育发展。
完善劳动者需要的人才评价体系
随着职业资格改革深入,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大幅减少。作为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方式,职业资格评价已难以满足技能劳动者需要,亟须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并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
2019年8月,人社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明确了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旨在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推进技能人才制度评价改革。2019年以来,人社部依托企业等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明确评价职业范围和试点工作步骤。截至目前,18家中央企业和30个省份的900多家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万多本。
——启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各地人社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帮助技工院校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发布13个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源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科技提升和信息化的广泛运用。新职业的发布,使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促进了就业创业,为国家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开展调研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颁布新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针对职业资格目录内技能类职业、急需紧缺职业和新职业,开发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加快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培训和社会需求紧密衔接。2019年制定颁布143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推动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上升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一步健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
技能“造血”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一技在手,脱贫不愁。截至2019年12月中旬,全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补贴性培训209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174%。截至10月底,全国技工院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7.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80%。
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人社部深入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明确到2020年底帮助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每个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都能够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人社部出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指导各地做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就业导向、政策扶持、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普及、普惠”的目标。
人社部门完善深度贫困地区的技工教育基础建设。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技工教育发展的通知》,确保深度贫困地区35所技工院校都有北京、浙江等15个省份的技工院校对口帮扶。新建技工院校或开设分校(教学点)10所,全面提升“三区三州”技工教育实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赵泽众
主办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技术支持热线:400-806-8255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云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